今夏辉县市旱情下 高标准农田助力种地大户抗旱保苗

今年夏季日头愈发炽热,许多农作物几乎支撑不住,然而部分区域依然预示着丰收的曙光,这里面究竟有何奥妙?咱们一同去发掘。

抗旱保苗新力量

河南省辉县市位于南太行山脉,今年夏天遭遇了干旱,农作物受到了严重影响。西平罗乡子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刘胜利,经营着500亩玉米田,同样受到了干旱的威胁。但他并没有过分担心,因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机井联网和滴灌系统,实现了精准供水,确保了作物的水分需求。在短短5天内,500亩大田得到了充足的水分补给,有效缓解了旱情。往年浇地需雇 8 人,如今动动手指就行,还节水 40%。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河南文章目录__河南许省昌市长葛市区号

辉县市总耕地面积达到 90.43 万亩,其中 78.69 万亩属于基本农田,已经建成了 77.11 万亩高标准农田,这些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田地连成一片,沟渠相互连通,道路四通八达,确保了旱时能灌溉,涝时能排水,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过去农作物收成完全依赖天气,现在有了可靠的保障。例如在这次旱灾中,不少专业种植人员借助这些高标准农田成功抗旱保苗,确保了粮食的基本收成,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

产业现代化之探索

粮食产量提高了,怎样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辉县市坚持产业化的方式,运用品牌化的思路。通过“合作社和公司”合作,带动农民共同发展,创建了“礼遇共城”的地方品牌。比如河南米多奇食品公司,它的自动化工厂不停运转,一年可以加工当地的小麦和玉米超过十万吨,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进步,也处理了农产品分布零散、规模弱小、经营小的难题。

全产业链的延伸

河南文章目录_河南许省昌市长葛市区号_

辉县市运用整体发展理念,促使粮食生产环节向更高层次加工环节发展。引导全市十六家农业重点企业组成产业联合体,每年帮助两万户农家增收。诸如粮食生产与食品加工紧密结合,农业开发与工业制造紧密衔接,使农产品经济价值显著提升。原先核桃销售困难,如今开发出烘烤核桃等特色产品,申请地理标志品牌,成为紧俏商品。

小村落的致富路

南寨镇蒿地掌村原先土地稀少且经济落后,收成也不好。后来推行了“党支部起表率作用、支委负责到组、党员联系到户”的做法,开始走“发展特色产业加上产品深加工”的道路。村集体把120亩土地流转出来种核桃,还修建了冷库和加工厂房,87家农户参与入股,每年都能拿到超过5000元的分红。这表明就算是个小村庄,只要找对了发展门路,也能实现脱贫和富裕。

品牌带动的转变

河南许省昌市长葛市区号_河南文章目录_

“礼遇共城”已经汇集了六十多种地方特产,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了种植基地。现在产品不再卖不出去,而是能卖出好价钱。这样做不仅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也让辉县的产品名气更大,更受关注。这样一来,许多好东西就能销往全国市场了。

辉县当地这种从事农业的思路,能不能在别的地方实施?希望大家可以点个赞,转发出去,同时在留言区里讨论讨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闽东之光影像中心 www.mdzg.tv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字化发展局 渭南高级中学 济南市章丘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