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江畔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近零碳产业园,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国家正在促进能源体系改进,建立无碳区域是各地工业达成碳减少的关键途径,苏州工业园区在这方面成效显著,其探索中的成功经验,十分值得其他相似区域借鉴和运用。

规划先行引领

苏州工业园区非常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2023年被选为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区域,循环经济产业园随后作为“园中园”迅速启动近零碳项目的建设。以2019年为基准,全面查清了产业园整体排放量的真实情况,科学安排了减碳计划,为后续开展绿色低碳工作以及实施各项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碳管理

苏州工业园模式_苏州工业园成功经验_

园区的“碳网”平台效果突出。它不同于普通的数字化平台,专门针对园区碳排放的整体情况。可以依据行业分类、能源种类、产业组成等维度,对园区碳排放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有助于园区与企业准确核算碳排放量,为科学推进减排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企业共建格局

园区里的企业都积极参与到绿色转型中去。这些企业需要满足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的要求,推行严格的环保供应链管理。在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大楼中,企业可以找到专业的碳排放核算机构,可以对接生态金融产品,可以参加行业内的沟通活动,可以获取全球行业准则,形成了企业共同进步的积极局面。

多领域减碳行动

_苏州工业园模式_苏州工业园成功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依据碳达峰方案,在产业与能源方面实施十项政策。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科技等行业均有具体的减碳措施。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和改进能源使用,借助普及节能建筑和调整出行方式,整体推动园区的低碳化发展。

指标体系推动

按照三家单位公布的《国家级无碳园区创建标准》,对于年整体能源消耗在20到100万吨标准煤区间的园区,规定每吨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要低于0.2吨。这个标准不仅推动苏州园区持续改进,还能鼓励西部那些拥有丰富绿色电力资源的园区进行无碳化建设,提高它们吸引投资的优势。

经济与减碳平衡

苏州工业园成功经验__苏州工业园模式

零碳园区建设不只是降低碳排放量。宋雨燕指出,重点在于促进经济提升和行业聚集。必须以减少碳排放为前提,才能更好地支持产业发展。减排工作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样才能够彻底根除碳排放,达成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局面。

苏州工业园区在建设低碳区域方面所做的很多探索和努力,为国内其他地方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很多人觉得苏州园区有哪些方法特别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也请记得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和转发一下。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闽东之光影像中心 www.mdzg.tv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渭南高级中学 济南市章丘区妇幼保健院 玉田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