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这次对防晒品的抽样检验结果,着实令人担忧。有些产品存在标签不合规、功能未达标的情况,商家夸大宣传的做法,也让人难以应对。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相关情况。
抽检情况概览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近期检查了100个防晒产品批次,既有线上平台也有实体店售卖的。检查初步结果显示多个问题,例如部分产品标签不合规,实际纤维含量和标注不一致,防晒紫外线效果达不到标准。这表明防晒产品市场存在不少混乱现象,消费者选购时需要特别留意。
宣传误导现象
检测机构专家表示,目前防晒产品自身的性能或质量合格率有所提升,然而销售方的宣传存在较大误导。例如,部分产品在网页上标明的紫外线防护等级,与包装内使用说明里的内容并不相符,甚至有商家用UPFAV数值来替换正常的UPF数值进行推广。中联品检北京技术集团总工程师王玲举例说明,网页上如果UPFAV值超过两千,那么消费者更需要留意UPF值,因为UPF值表示的是最低的紫外线防护能力。
UPF值标注乱象
检查的防晒服装上,防护等级的标示多种多样,从四十分以上到一千零五十以上都有,甚至还有五千以上的。不过按照目前的规定,合法的标示方式只有四十分以上和五十以上这两种。防晒效果越强,UPF值就越高,不过一旦超过40,紫外线对身体的损害已经很小了,而且UPF500和UPF1000之间,紫外线阻隔率的差别仅仅0.1%,但是成本却会上升,这最终会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上。
合理看待UPF值
专业人士指出,普通人群的防晒需求在UPF达到40时已经满足,没有必要刻意追求更高的UPF数值。实际上,随着UPF数值的增大,生产成本会显著提高,而防晒能力的增强却并不明显。因此,消费者不应被过高的UPF指数所误导,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做出明智的购买选择。
关注产品舒适性
防晒产品达到规定要求之后,人们要考虑实际需要,留意服装的样式、呼吸是否顺畅、是否感觉清凉、以及吸汗之后能否迅速变干这些方面的体验。防晒服装不仅要能遮挡阳光,穿着是否舒适同样关键,这样才能在日常活动或者户外运动时更加放松。
防晒性能耐久性
防晒衣物或配件,在使用过程中,或在不同环境下,其防晒作用会逐渐降低。据王玲说明,它的防紫外线效果,跟具体使用状况和清洗次数有关系,在清洗时,防紫外线效果会变差。因此,建议购买能够经受多次洗涤的商品,这样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防晒能力。
选购防晒品时,人们更在意防护等级还是体感体验?若觉得此篇文章有助益,请予以点赞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