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刷屏!哪种蚊子是罪魁祸首?武汉情况如何?咋防范?

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对基孔肯雅热这一由蚊子传播的疫情提出警告,强烈建议各国实施积极应对策略,以防止疫情可能引发的广泛流行。尽管该疾病的名称较为复杂,但它已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中心议题。

传播“元凶”

埃及伊蚊以及被称为“花蚊子”的白纹伊蚊,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者。这两种蚊子的体色为深黑色,并带有银白色的斑纹。它们通常在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繁殖活动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月至10月之间。在我国,湖北省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的Ⅱ类地区,特别是武汉地区,白纹伊蚊的分布较为普遍。尽管目前尚无相关病例的报道,然而一旦发生输入性病例,本地传播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传播路径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患者、伊蚊、健康个体”这一传播链进行传播。当“花蚊子”叮咬正处于病毒血症期的患者时,病毒会在蚊子体内开始繁殖。随后,经过2至10天的潜伏期,蚊子便转变为携带病毒的“移动库”。当这些蚊子再次叮咬健康个体时,病毒随之传入人体。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花蚊子”都携带有病毒,只有那些曾经叮咬过患者的蚊子才具备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此外,该疾病通常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相似病症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在传播媒介和流行区域上具有相似之处,均以伊蚊为传播途径,且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普遍。这两种疾病的初期症状主要包括高热、头痛和肌肉疼痛。不过,基孔肯雅热的发热周期通常较短,而关节疼痛则更为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患者多在3至7日内显现病征,最短仅需1天,最长可能延至12天。在此期间,病患自发病之日起至7日内,均存在传染风险。

典型症状

基孔肯雅热患者常表现为体温急剧上升,有时甚至超过39摄氏度。部分患者会经历双峰热,这一症状通常在3至5天内逐渐缓解。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遭受皮疹困扰,皮疹多在发病后2至5天内出现,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伸展侧面、手掌和足底,并在数天后逐渐消失。

防护措施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或疫苗可用,因此,预防措施显得尤为关键。需采取化学驱蚊措施,例如,将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均匀涂抹在暴露的皮肤表面,并需依照说明书指示,进行足量且定期的补涂。此外,在伊蚊活动的高峰期,即每天的上午6至8点以及下午5至7点,应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积水等蚊虫易于栖息的地方停留。

应对方法

家庭一旦发现蚊虫,可以采用带有合法标志的杀虫剂、蚊香、灭蚊药片或电蚊拍等手段进行灭蚊。针对水培植物,需要定期更换新鲜水源并清理根部,以避免蚊虫产卵。若位于蚊子传播活跃区域或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相应症状,应立刻就医并告知医生蚊虫接触情况。在发病初期五天内,需强化防蚊措施,以避免病毒传播给他人。

基孔肯雅热疫情正在快速扩散,公众应当提高警惕。在日常生活里,大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驱赶蚊子?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此外,请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基孔肯雅热的预防知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btdesshzL.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济南市章丘区妇幼保健院 玉田县妇幼保健院 渭南高级中学 闽东之光影像中心 华龙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