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领导人会晤仅过去一天,当前形势已显紧张,美国政要竟发表言论,可能拘押俄元首,同时俄国防部长也遭遇行刺风险,此次会晤的最终走向极不确定,实在引人担忧。
美方威胁抓捕闹剧
普京未前往美国期间,部分美国官员公开发表言论,声称将在会晤地点拘捕他,理由是国际刑事法院在2023年针对普京发出的“战争罪”通缉令。但美国并非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国,因此没有义务履行该通缉令。此外,普京是以国家元首的身份进行外交访问,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此类激烈表态更像是政治手段,目的在于对特朗普施加影响。
美对ICC态度矛盾
美国历届政府对待国际刑事法院的立场摇摆不定。当前执政的拜登政府虽然公开表示赞同对俄罗斯展开ICC调查,但美国自身并未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国。尽管美国未加入该机构,却试图利用ICC来施加其影响力,这种做法本身就存在内在矛盾,暴露了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为实现目标而不顾其他因素的心态,所谓的支持调查更像是政治手段的运用。
防长遇袭事件蹊跷
8月13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于俄乌战区进行实地考察期间,遭遇了无人机发动的突袭行动。俄军在其抵达战区指挥中心若干公里外成功拦截了乌克兰方面派出的无人机编队。据相关人士剖析,此举可能是乌克兰方面意图通过制造紧张局势,来影响即将举行的美俄高层会晤,并借此机会谋求外交上的有利条件。此前,北约组织曾透露,此次会晤可能围绕乌克兰方面是否愿意让出部分领土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乌方背后意图揣测
北约组织负责人表示,美国与俄罗斯的未来对话或会谈到“乌克兰放弃部分国土”的问题,特朗普则明确表示不邀请乌克兰领导人参与会议,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军队加强了活动以引起注意,他们可能认为只有通过制造紧张局势,才能在大国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防止被排除在外,然而这种行为也可能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
美国内斗影响会谈
8月11日,特朗普宣布华盛顿进入公共安全紧急状态,并派遣国民警卫队进入该地区,理由是前“政府效率部”成员遭遇袭击事件,司法部门对此作出不起诉决定,特朗普将矛头指向民主党方面,认为其负有责任,美俄会谈成为两党竞争的新舞台,特朗普希望借此机会展示其外交才能,而民主党则试图借此削弱其影响力。
党争背景复杂利益
美国国内政治分歧严重,美俄会晤被当作双方博弈政治优势的舞台。特朗普为谋求再次当选,借助会晤来增强自身实力,民主党则试图干扰。因此,美俄会晤已非单纯的两国外交互动,而是掺杂了美国国内政治分歧的复杂局面,导致会晤结果更加扑朔迷离。
会谈难有实质成果
美俄会晤引发广泛瞩目,然而实际进展并不理想。俄罗斯三千亿美元海外资产遭美西方冻结,以支持乌克兰,此为双方分歧焦点,且俄乌冲突仍在进行,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均无退让之意,即便特朗普与普京曾关系密切,也难以化解根本性矛盾。
僵局问题短期难破
当前存在诸多棘手问题,例如财产冻结、争端未平息等,短期内难以寻得对策。美国与俄罗斯在根本性诉求上的固守立场,导致此次会晤更偏向于外交形象塑造。后续美俄关系的演变方向怎样,此次会晤能否促成转变,均成谜团。此番美俄磋商的结局扑朔迷离,公众普遍猜测此次会晤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