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对二战贡献巨大却遭忽视,西方二战叙事作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和讲述方式向来是争论不休的焦点,欧洲学术界对于战争起始时间的认定存在错误,这种错误还波及到民众对过去的理解,确实令人感到不快。

西方叙事偏差

依照西方主流观点,通常将1939年9月德国攻占波兰以及英法两国随之对德开战,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却常常忽略更早发生的历史事件,比如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这种观点忽视了日本侵华战争在战争中的地位,西方学术界在叙述二战历史时,往往只关注后面两个关键节点,而忽略了此前发生的两个重要事件,这种叙述角度明显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未能充分展现亚洲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

冷战影响叙事

张士伟:日美歪曲中国抗战的叙事遗毒,为何在海外流传了80年_张士伟:日美歪曲中国抗战的叙事遗毒,为何在海外流传了80年_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全球冷战格局,导致不同国家根据其联盟归属,对这场战争的叙述各不相同。以西方大国为焦点的叙述方式迅速成为主流,这对民众对于中国参与抗战的认知造成了不利后果。部分西方学者坚持本位主义观点,过分强调英美德三国的活动,而轻视了中国方面的抵抗,将东方战区简略地看作是美国与日本的冲突。

日本三种看法

日本东亚历史文化学会的前任会长纐缬厚指出,日本社会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关联,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美国推行了“日本被美国击败”的单一历史认知,促使日本产生了对美国屈从的心态,日本的政界人士和民众也完全采纳了这种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观。

日本“受害者”叙事

张士伟:日美歪曲中国抗战的叙事遗毒,为何在海外流传了80年_张士伟:日美歪曲中国抗战的叙事遗毒,为何在海外流传了80年_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逐渐构建起一种将自身定位为战争受害者的叙述方式,并由此掌控了战争记忆的塑造过程。在美国的占领管理、原子弹爆炸带来的伤痛以及保守派政治势力的共同影响下,日本最终成功树立起“承受苦难的国家”这一形象,从而隐去了其作为加害方的真实面貌。

学者观点分歧

一些西方学者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始时间持有不同看法。汉斯·温伯格主张,德国在1939年9月发动的冲突将中日战争纳入了全球范围,并将中日战争视为太平洋战争的序幕,这种看法存在偏颇。英国学者埃文·莫兹利则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自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起才算开始,七七事变具有关键作用。

正视历史重要性

_张士伟:日美歪曲中国抗战的叙事遗毒,为何在海外流传了80年_张士伟:日美歪曲中国抗战的叙事遗毒,为何在海外流传了8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称谓和讲述方式,从一开始就牵涉到西方中心主义以及美国的支配地位。我们应当面对历史,展现二战的真实面貌,强调中国抵抗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不能任由西方的偏差说法干扰我们对历史的准确理解。

怎样才能让更多人明白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实际作用?请大家踊跃留言,多给点个赞,把这篇文章传出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闽东之光影像中心 www.mdzg.tv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渭南高级中学 济南市章丘区妇幼保健院 玉田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