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大暑节气如约到来,今年多地高温天数已突破同期最高值。自7月20日开始,为期30天的“三伏天”正式开启,直至8月18日结束。在此期间,气温异常高,令人难以承受,但同时也是祛湿的最佳时机。其中,一种叫做“天然艾灸”的养生方式——晒背,受到了广泛关注。
大暑与三伏天现状
7月22日,大暑节气来临,标志着夏日的结束。今年,不少地区的气温持续攀升,高温天数创下了历史新高。从7月20日开始,为期30天的“三伏天”正式开启,直至8月18日结束。这种极端高温天气让民众感到极度不适,也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在全国范围内,气温不断攀升,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甚至超过了40摄氏度。
三伏天祛湿意义
中医学认为,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汗液分泌增加。若过度依赖空调或过量食用冷饮,人体易受风寒之邪侵袭,湿邪也更容易侵入。特别是在“三伏天”,自然界阳气充沛,此时祛除体内湿气效果最为明显。湿气过盛在人体内,可能会导致精神不振、身体疲乏等症状。鉴于此,夏季应当重视祛湿,以保障身体健康。
艾灸与晒背原理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祛湿方法,通过温和的火焰作用,能够有效疏通经络并加强脾胃的功能。近期,晒背这一习惯因其与艾灸相似的疗效而备受瞩目,被赞誉为“无成本的艾灸”。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专家指出,背部被认为是“阳”之所在,而督脉和膀胱经均位于背部,晒背能够帮助温煦阳气、驱除体内寒气、促进气血的顺畅流通。在武侠小说中,督脉经被描绘为人体阳气汇集的地方。
晒背适用人群
晒背并非普遍适用,但对于体质偏寒湿的人群来说,却是一种适宜的选择。这类人群通常表现为易感寒冷、手脚发凉、体型偏胖,同时可能还伴有寒湿痹痛、亚健康状态、冬季易患疾病以及轻度维生素D缺乏等问题。然而,对于阳盛体质者而言,晒背会使得体内阳气更加强盛;这种状况可能导致体内火气过盛,阴液受损。特别是那些阴虚内热、易生痘痘的人群,晒背可能会使他们的症状加重。另外,对于本身阳气已经相当旺盛的人来说,晒背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不建议晒背人群
紫外线过敏者、红斑狼疮、银屑病等皮肤病患者,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孕妇,均不宜进行晒背活动。婴幼儿的皮肤较为敏感,晒背容易导致晒伤。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等群体在尝试晒背时需特别谨慎。另外,正在服用可能引发光敏反应药物的患者在晒背前应先咨询医疗专家。上述人群进行晒背可能面临健康风险。
晒背注意事项
在进行晒背活动时,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防护。建议在上午九至十点这一时段进行,此时阳光充足但紫外线辐射相对较低,气温也较为适宜。每次晒背的时间不应超过三十分钟,对于初次尝试者,可以从十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二十分钟。晒背时,应确保背部裸露,以便身体能够充分接触到阳光。晒背过程中,微微出汗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出汗过多,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晒背活动完成后,不宜立刻开启空调,建议等待三十分钟后再进行沐浴,同时需注意不要使用冷水。
您是否认为晒背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对此议题感兴趣的话,请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我们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参与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