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浙江温州,一位年长者于家中处理青蟹时不幸受到刺伤。起初,他以为这只是轻微的伤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仅仅9天之后,该老人便不幸去世。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广大网友对于创伤弧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
悲剧发生
在浙江省温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中,一位年长者在家中处理青蟹时,不慎用左手受到刺伤。事发当时,他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只是用创可贴进行了简单的包扎。然而,仅仅23小时之后,他的左手臂出现了明显的红肿,并伴随有头晕和乏力的症状。家人见状,立即将他送往医院。经过医生的诊断,他不幸被确诊为“脓毒性休克创伤弧菌感染”以及“急性肾衰竭”。尽管医护人员竭尽全力进行抢救,但最终仍无法挽回他的生命。
创伤弧菌揭秘
创伤弧菌,一种栖息于温暖海水中的微生物,亦被称作“海洋的无声杀手”。此菌种在近海海底、海底淤泥以及海产品中普遍存在,诸如牡蛎、蟹、濑尿虾等海产品均有携带的可能。人类感染此菌的途径主要包括生食含有创伤弧菌的海产品、创口接触受污染的海水、以及被带有创伤弧菌的海产品刺伤等。
感染症状可怕
一旦遭受创伤弧菌感染,局部反应会迅速出现。伤口会急剧恶化,形成类似火山口的状况,周围皮肤会变得灼热和发紫,24小时内可能发生脓液流出、颜色变黑、水泡形成等现象。同时,全身症状亦极为严重,体温可能升高至39℃以上,并伴随剧烈寒战,血压会急剧降低,出现头晕、目眩、冷汗等症状,这些都是休克的前兆。此外,患者还可能经历恶心呕吐和腹泻。
感染死亡率高
创伤弧菌感染在临床早期诊断上存在较大难度,许多患者最初将其误认为轻微的皮肤伤口而未予重视。然而,该细菌感染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的特点,通常在24至48小时内病情会迅速恶化,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此时死亡率超过50%。若治疗延误至72小时以上,未接受有效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可以有效预防
创伤弧菌虽具危险性,但其感染风险完全可控。预防措施主要涉及不食用或直接接触受污染的海产品,同时,在处理海鲜时,必须佩戴厚实的橡胶手套,并使用特定的工具,以杜绝手工操作的可能性。
应对措施建议
若不慎被鱼虾蟹的刺所伤,应迅速将伤口中的血液挤出,随后用清洁的水进行冲洗,接着用碘伏或酒精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切记不可使用生理盐水或直接撒上食盐。若伤口出现红肿加剧、伴有发烧、头晕等不适症状,务必立即就医。
在处理海鲜的过程中,人们是否会更加留意并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我们期待着各位读者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和转发,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创伤弧菌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