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因地下水抽取、煤炭开采等因素导致干涸的晋祠泉,2023年恢复自主喷涌,目前正迈向持续流动的状态,这一转变促使大量民众前往观赏泉水,同时反映了水资源治理工作的成效。
晋祠泉魅力重现
晋祠包含难老泉、鱼沼泉和善利泉,难老泉为该地核心水源,同时也是晋祠“三绝”中的代表之一。2023年5月14日,难老泉开始自然流淌,至7月底已持续出水332天,水位较泉口高出1.23米。前往龙头步道的游客排成长龙,纷纷与难老泉拍照留念,体验泉水甘甜,众多游客特意前往观赏泉水。
复流历程回顾
太原市晋祠供水管理中心负责人闫文生表示,地下水位先是逐步抬高,一些小泉眼随之重新出水,最终导致难老泉恢复自然流淌。为使名泉重现生机,当地长期致力于治水兴水工作,在新时代更是采取多项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是其中的核心环节,过去十年间,太原累计削减地下开采量达1.13亿立方米,地下水在总供水构成中的比例已从83.5%下降至25.9%。
汾河二库补给
山西省水利厅启动了汾河二库晋祠泉地下水保护及回补行动。张天锋指出,汾河二库位于晋祠泉与兰村泉的交接地带。必须将水库蓄水位提高,方可向晋祠泉域进行有效补给。水位提升后,水库对泉域的渗入补给显著增强。此举为泉眼重新涌流提供了必要条件。
地表入渗增加
于娄烦县汾河强渗漏区域修建水坝,使水面长期维持稳定状态,从而提升了泉域地表水的下渗补给程度。此举有助于地下水位回升,为晋祠泉重新喷涌创造了必要条件,进而优化了泉域的水资源生态状况。
生态涵养助力
太原西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陈俊峰指出,提高森林植被比例有利于促进晋祠泉域水环境改善。树木可以减缓土壤侵蚀、蓄积地下水、促进区域降水。借助绿化等生态手段,为晋祠泉重新流淌奠定了稳固的生态条件。
产业发展新貌
晋祠泉域地下水位出现上涨,当地开始重新耕种水稻,并推进“水稻 +”农文旅项目。村委会副主任武宏杰指出,泉水滋养使景色比往年更佳,访客数量有所增加。一位“95后”文创设计师秦志臻,其以难老泉重新流淌为创作来源设计的冰箱贴,受到访客欢迎。
晋祠泉重新涌流令人鼓舞,对于其周边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有哪些新的进步思路值得探讨?敬请支持本篇内容,转发扩散,并提交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