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天津正式拉开了“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序幕。在这一活动中,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画作《南桃北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增色不少,同时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热切目光。
活动启动
8月9日,天津成功举行了“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启动仪式。活动现场洋溢着热烈的氛围,众多嘉宾和民众积极参与其中。本次活动的宗旨在于弘扬传统文化,其中由AI创作的《南桃北柳》画作尤为引人瞩目,它使公众对杨柳青木版年画有了全新的认识。此次启动仪式的举办,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启了新的途径。
年画起源
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代,画师们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并选用杜梨木作为雕刻版画的材料。他们精通“勾、刻、印、绘、裱”五种技艺,将木版印刷与手工上色完美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制作出了工艺精湛、描绘细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且洋溢着浓厚乡土风情的年画。这些作品与苏州桃花坞年画享有同等盛誉,被赞誉为“南桃北柳”,构成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
传承心得
杨柳青画社的木版水印非遗传承人苏丽妍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经验分享。她深情地谈到,木版水印艺术中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所展现的不仅是节日的喜悦与对亲人的思念,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深层的反映。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她从一名新手学徒成长为如今的传承者,这段成长之路的艰辛与成就,只有她本人最为深知。
创新探索
天津市蕴藏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便是其中一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苏丽妍指出,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保守的状态,而应当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当代社会中重焕活力。为此,他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将技艺带入校园,使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绘画过程,并推出了以“哪吒”为主题的年画文创产品。这些措施得到了市场的正面响应,销量显著,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进步开拓了新的道路。
海外传播
今年五月,天津活动周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隆重启动。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展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仅用两天时间,1000幅纸质画作便销售一空。苏丽妍回忆起,一位日本老奶奶清晨便在馆外排队等候,当画作完成时,现场观众齐声欢呼。那一刻,她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让全世界的观众感受到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
传承愿景
苏丽妍,历经学徒生涯,如今已成长为技艺精湛的传承者,她对此感到无比幸运。她渴望那承载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杨柳青年画,能顺利跨过接下来的四百年,甚至更远的未来,继续传承下去,确保文化传承的脉络不断。她坚持不懈,全力以赴于这门技艺的传承与推广,为传统文化的持续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各界人士如何看待杨柳青木版年画在未来的继承与进步?我们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并且欢迎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